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诽谤罪是否必须是直接故意
分类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解答

一、诽谤罪是否必须是直接故意

诽谤罪是否必须由直接故意构成

此罪行在主观意识层面须有故意之心态,即行为人应明确知晓自身散播的为足以对他人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的虚构事实,深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不良后果,且期望此类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主要意图在于破坏他人名誉。若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以为真实情况而予以传播,或将某一虚假事实进行传播但并无损及他人名誉的意图,则不符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是否一定要告诉才处理

根据中国相关规定所确立之原则,诽谤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列属需经当事人告发后方得启动司法程序调查审理的“自诉案件”范畴。然而,也存在着少数特殊情形,在此类情况下,诽谤罪并不一定要经过当事人自行告发,方可进行法律追究。此种情况包括,诽谤行为对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使其上升为“向公众揭露的起诉”,即公诉案件。同时,中国刑法明确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但若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则不包括在内),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除非涉及导致受害者死亡的情况),虐待家庭成员罪以及侵占罪,均列为自诉案件。另外,又特别规定,倘若被告人为使被害者受到禁锢或恐吓而无法向法院提出申诉,那么,人民检察院以及被害者近亲亦可代为提起诉讼。《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诽谤罪是否有时效性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诽谤罪实行时效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具体条款第八十七条明确指出,任何一种犯罪只要经过相应的法定期限后,国家将不再进行追究。具体来说,法定最高刑罚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五年;法定最高刑罚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十年;法定最高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十五年;法定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其追诉时效为二十年。然而,若在二十年后仍认为有必要进行追诉的,则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诽谤罪的法定刑罚通常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因此,诽谤罪的追诉时效一般设定为五年。但是,追诉时效的计算方式应自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对于犯罪行为存在连续或持续状态的情况,则应自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

诽谤罪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为之,即行为人明知所传为虚构事实,会损害他人名誉,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若行为人误信或无意传播虚假事实,或虽传播但不以损害他人名誉为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故,诽谤罪必须由直接故意构成。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