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是多长时间
分类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解答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是多长时间

关于劳动争议之寻求仲裁救济的时效期间,我国法律规定其为整整一个年度。这一仲裁时效,应自有关当事人察觉或应当察觉自身权益已遭受损害之日算起。

至于在劳动关系持续状态下,由于拖欠薪酬引发的争议纠纷,劳动者如欲申张维权之权,则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制约;

然而,若劳动关系已经终止,那么相关当事人就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维权,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如何去确定

在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时,具体步骤如下:1、对于已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的受害者即劳动者以及对其聘用负有责任的雇主或用人单位,理应作为该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面临的当事人。若劳务派遣公司或用工单位与受聘劳动者产生了劳动争议,那么这些派出方及用人单位在此情况下则当被视为共同的当事人。2、若存在任何与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人士,他们有权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请求参与仲裁过程;此外,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该第三方对仲裁审理具有重大利益,也有权通过适当方式将其纳入参与该仲裁审理活动的范围内。3、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聘请代理人来代表个人权益进行仲裁活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三、劳动争议仲裁一般会怎么判

民事劳动争议事例之仲裁结论的产生往往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首先,仲裁庭将对原、被告各自提出的各项证据进行严谨的审查,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书、薪资支付流水单、考勤记录等等,以便对当时事件的真实状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若该事例涉及到劳动合同的解除事宜,仲裁庭将会对解除行为的合法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估,例如,劳动者是否存在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是否遵循了法定的解除程序等等。针对薪资纠纷这一焦点问题,仲裁庭将仔细核对薪资标准、计算方法以及是否存在拖欠、克扣等不当现象。至于加班问题,仲裁庭需要确认加班的实际发生情况,并审查是否具备相应的审批手续。总而言之,仲裁庭将依据客观事实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事例做出最终的裁决。裁决结果可能是完全支持劳动者的所有诉求,部分支持,亦或是驳回劳动者的请求。具体的裁决结果将视每一起事例的具体情况而定。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救济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发现或应发现权益受损之日起计算。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拖欠争议,劳动者可随时维权,不受一年时效限制。但若劳动关系已终止,当事人须在终止后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6: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