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弃罪的追诉时效规定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诉讼 |
解答 |
一、遗弃罪的追诉时效规定是什么 遗弃罪追诉时效依法定最高刑规定判定。一般处五年以下刑,追诉时效五年;情节恶劣处五年以上刑,追诉时效十年。追诉时效内司法机关可追究刑责,超期则无法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遗弃罪起诉流程是什么样的 若欲诉诸遗弃之罪行,首要之事即为搜集充足的证据,如可证实被告遗弃之行动的书面证物、实物证据及目击者的证词等等。 其次,请将起诉状与相关证据资料提交至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在收到申请之后,将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倘若符合立案标准,便会予以立案并通知您支付相应的诉讼费用。随后,法院将确定开庭日期,并在庭审过程中,由双方当事人进行详细的陈述以及激烈的辩论。最终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准则做出公正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遗弃罪起诉条件有哪些 对于遗弃罪的诉讼条件而言,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那些承担抚养责任的人员,如果他们对老年、幼小、患病以及其他无法进行独立生活活动者实施拒绝抚养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达到相当恶劣程度时,方可构成遗弃罪; 其次,比如双亲对未成年的子女、子女对失去自我生活能力的老年父母等拒绝对其进行扶助与赡养的行为,也可视为遗弃罪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评判一个行为是否达到了情节恶劣的标准时,需考察其所导致的后果是否具有严重性和广泛性。例如,遗弃行为可能会给被遗弃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使其生活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甚至会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的追诉时效需要根据法定最高刑来确定。遗弃罪通常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这种情况下,追诉时效为五年。如果情节恶劣,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则为十年。追诉时效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追诉时效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