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怎么计算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怎么计算 在劳动仲裁时效出现中止情况之后,从该事件发生之时开始,仲裁时效期限将得到重新计算。举例来说,倘若由于某一方当事人向其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要求权,亦或是向相关部门寻求权益保护措施,从而引发了时效中止现象的话,那么自此以后原先的时效计算将会停止执行,而全新的时效则会自这一刻正式开始运作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维权,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可以委托朋友帮代理吗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享有委托他人代理参与仲裁程序的权利。 然而需注意的是,其须以书面形式向负责处理劳动争议的仲裁委员会提交由委托人亲自署名或加盖印章的授权委托书,且该委托书应详细载明委托事项以及委托人所赋予代理人的具体权限等关键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三、劳动仲裁时间规定是多少 关于劳动仲裁的时间规定,主要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者在得知或应知自身权益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有权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其次,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因欠薪问题产生了矛盾,那么劳动者在此情况下申请仲裁是不受到一年仲裁时效期的局限性的。然而,若劳动关系已经终结,则需在劳动关系终止之后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再次,仲裁庭在进行劳动争议事例裁决时,须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算,至四十五个自然日之内完结此类事务。如因事例复杂程度增加需要延长审理期限,需得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的核准后,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双方当事人,但所延长的时间总计不得超过十五日。另外,如果逾期未能做出仲裁决定,当事人可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当地人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 劳动仲裁时效遇中止情形,自该事件发生起重新计算。如一方提出要求权或向部门申请权益保护导致时效中止,原计算即停,全新时效从此时刻起算。此举确保权益主张不受无故时间限制。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