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无效的法律情形有哪些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一、合同无效的法律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章制度的规定,可判断出合同无效的主要法律情形具体如下:首先,当有一方当事人采取欺诈乃至威胁等不正当手段来签订相关合同时,如果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那么该项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其次,若双方当事人出于某种恶意的安排串谋签署合同,以损害公众或集体的利益,亦或是第三者的权益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合同也会被判定为无效。 再者,如果有人试图通过看似合法的形式来掩饰其真实的非法目的,那么这样的合同同样会被认定为无效。 此外,如果某项合同的实施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它也将被视为无效。 最后,如果某项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它也将被视为无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都会被判定为无效,只有那些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有可能被判定为无效。 另外,对于一些效力待定的合同,例如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在经过法定代理人的确认之后,该合同将会被认为是有效的;而对于那些无权代理人所签订的合同,除非得到被代理人的认可,否则该合同对被代理人而言并不产生任何效力。 二、合同无效的条件 合同无效的法定条件 合意无效所需满足的必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缔结契约的主体存在缺陷。 即在订立合同时缺乏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之人所签订的合同自然无效。 此外,未满八岁的幼童和不能识别自身行为的成年人也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者,他们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为代理完成。 其次是表示意向的诚意不足。 若双方当事人以虚伪之意表达者缔结的合同也无法生效。 再次则是协议内容存在不当。 具体而言,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严格规定的合同必然无效。 (2)背离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约亦会沦为无效。 (3)当行为人与相对人蓄意进行勾结,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经证实为无效,该情形将产生溯及既往的效果,使得自合同订立之日起即丧失法律约束力,后期也无法转变为有效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无效则意味着行为人因这份契约获取的利益需予以退还;对于不能或没有必要偿还的部分,应折算成货币予以补偿。 倘若有过失一方应对造成对方的损失负责,而各方均存在过错时,理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合同无效的几种主要情况 关于合同无效的五个主要情况如下所述: 1、缺乏民事行为能力者所签订的合同无效。 具体来说,不满八岁的少年以及年龄在八岁以上但无法辨识自身行为能力的青少年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者,他们必须委托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所有民事法律活动。 同样地,那些无法辨别自身行为的成年人也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者,他们也需要通过法定代理人进行所有民事法律活动。 2、当双方在缺乏真实意愿表达的情况下签署的合同时会被认定为无效。 3、与此相似,那些违反具有广泛拘束力且存在普遍适用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将会被认定为无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该强制性规定并不导致合同出现无效结果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4、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同也将被视为无效。 5、 最后,当双方恶意串谋,企图损害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时,此时的合同也将会因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被认定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当我们明确了合同无效的法律情形有哪些之后,我们也应该了解与之相关的一些后续问题。比如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怎样确定哪些财产需要返还,以何种方式返还等都是需要深入考虑的方面。还有合同无效时的过错赔偿责任,如何界定过错方,过错方需要承担哪些具体的赔偿责任等。这些都是与合同无效的法律情形紧密相连的重要内容。如果您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遇到了疑似合同无效的情况,或者对合同无效后的相关权益处置存在疑问,那么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将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