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劫罪中从轻减轻的情节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抢劫罪中从轻减轻的情节有哪些 抢劫罪行中可以予以适当减轻刑罚的情形,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主体若是未成年人,他们由于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对于自身行为的辨识与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法律裁决过程中,会倾向于给予适度的宽大处理; 其次,如果犯罪者为既聋且哑或双目失明之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生理缺陷,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法律规范的理解以及行为的自我控制; 再者,若犯罪者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属于次要或协助性质,即所谓的从犯,那么他们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主观恶意也相应较低; 最后,倘若犯罪者具备自首情节,例如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地交代自己的罪行,这无疑展现出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罪悔过之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抢劫罪中哪些情节可从轻减轻处罚? 在抢劫罪中,以下情节可从轻减轻处罚:一是犯罪情节较轻,如仅抢取少量财物或未对被害人造成严重人身伤害等;二是有自首情节,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三是有立功表现,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等;四是在共同犯罪中作用较小,比如只是从犯,在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五是犯罪后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获得被害人谅解的。这些情节在司法实践中会被综合考量,以体现刑罚的公正性和教育改造功能,对犯罪分子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抢劫罪中缓刑适用的条件有哪些 抢劫罪中适用缓刑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表明罪行相对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二是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包括真心认罪、对自己的行为有深刻认识等。三是犯罪分子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其在缓刑考验期内表现良好,不会再次实施犯罪行为。四是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即不会给当地社区带来诸如治安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抢劫罪犯罪分子才有可能被适用缓刑。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形,由法官进行综合判断。 抢劫罪行中,减轻刑罚的情形包括:犯罪主体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健全;犯罪者为聋哑或盲人,有生理缺陷;犯罪者是从犯,作用小,主观恶意低;犯罪者有自首情节,如主动投案并如实交代罪行。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