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买房卖家欺诈怎么办
分类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解答
律师解析:
依据国家制定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之规定,倘若出售房源的一方或个人明确采取欺骗手段对购买房产的另一方面进行了非法性质的欺诈行为,那么购买房产的一方便有权主张出售方承担其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下,购买者能够索取的赔偿金为其已支付购房款的三倍之数。若索赔金额未超过500元人民币,则将按照最少的500元金额予以赔付。然而,若商家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消费者得以选择以下途径寻求解决之道:首先,消费者可选择投诉调解。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产生涉及消费者权益的纠纷之后,消费者可以申请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即由第三方对此类争议中的两方主体进行劝说劝导、沟通协调,以期促使双方形成共识、化解纠纷。其次,行政申诉同样是一种可行途径。消费者与经营者出现权益纠葛之后,消费者可向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申请解决争议,该方式具备高效、快速、强制执行力强等优点。消费者在决定发起上诉之际,通常需要采用书面形式,详细列明其要求、理由以及相关的事实根据。若最终于经营者达成和解,则消费者可撤回申诉,以求得相关行政部门出具调解文书。再次,仲裁机制也是一个有效的维权途径。双方当事人在经过协商后,可同意将争议事项交由仲裁机构处理,期待赢得公正判断或裁决结果。与此同时,仲裁还有诸多优越性,譬如流程简单、一裁定乾坤、专业判断、费用相对低廉、保密义务严苛、情感纠纷困扰较小的特点。通常情况下,仲裁费用由败诉方全额承担,如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仲裁庭会根据各方过错程度判定责任方并分摊仲裁费用。最后,若消费者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亦可向本国法院提起诉讼。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应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依规展开审判工作。由于此时消费者正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该诉讼行动应归入民事诉讼范畴。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6: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