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朋友圈骂人违反哪项法律规定
分类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解答
律师解析:
在公开微信平台进行恶劣言语攻击,具备明显的侮辱性质,此举已然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对此也是禁止的。
若情况轻微,公安机关有权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而当事件严重时,我们将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针对此类事件发生的背景,即骂人言论是在一定的群体内,且该群组与受害者(例如地域性群体、生活圈子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情形下,需要根据具体的骂人事由来判断是否构成违法。
假设骂人的话语确实是为了提出批评,而是没有包含任何谣言或是恶意侮辱,那么这样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然而,如果其中包含编造事实、散布谣言和污蔑性质的表述,尽管危害程度并非特别严重,也将被视为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
若侵权观念广泛传播达到5000人次,甚至是接收转发人数超过500人次,就有可能被视作诽谤。
倘若言论内容属实,仅但是骂人话风侮辱意味强烈,若是未产生特别严重的不良影响,那么它只是一种普通的侵权行径,可能会导致当事人面临拘留以及罚款的处罚。
但如果因为侮辱行为诱发了严重的后果,如受害者因此走上自尽的道路,甚至出现精神障碍等现象,此时可能构成更加严重的侮辱罪责。
名誉权,顾名思义,即是指公民或法人拥有并维护自身名誉的合法权益。
任何意图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讲都涉及到损害他人形象且发布虚假言论,同时这些言论被第三方人群知晓。
大致包括以下几种行为类型:
首先,以语言或实际行动公然损毁他人人格尊严,从而降低他人声誉度,但这种行为并不涉及对“事实”真相的确切性考量;
其次,编造并散播不实之言,破坏他人名誉;
最后,故意泄露、散播受法律保护的他人隐私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