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伤残鉴定是按照恢复的情况定吗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伤残鉴定的依据与后续恢复情况无关。
在受伤之后,伤残鉴定主要依托于一系列客观指标。 首先是受伤后的医疗记录,这些记录详细记载了受伤的过程、接受的治疗以及病情的发展等情况,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是身体功能损害程度,再者是器官缺失或功能障碍,像某些重要器官受到损伤导致其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这也会对伤残等级的评定产生关键影响。 鉴定机构会严格按照相关的医学标准和鉴定规范,对受伤者的身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与评估。 在特定的时间点,对当时的身体损伤状况做出客观的认定,所得出的伤残等级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通常情况下,不会因为后续的恢复而发生改变。 然而,如果在鉴定之后,又出现了新的损伤或者其他原因使得身体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申请重新进行鉴定,以确保伤残等级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案情回顾: 小朱受伤后进行了伤残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小朱身体逐渐恢复。小朱认为伤残鉴定应结合后续恢复情况,伤残等级应降低,鉴定机构则表示伤残鉴定依据受伤时客观指标,与后续恢复无关,双方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伤残鉴定主要依据受伤时的医疗记录,其记录受伤过程、治疗及病情发展,是重要鉴定依据,后续恢复情况不在考虑范围内。 2、身体功能损害程度、器官缺失或功能障碍等在受伤时已确定,鉴定机构按当时状况评定伤残等级,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3、只有出现新损伤或身体状况重大变化,才可申请重新鉴定,一般恢复情况不影响原鉴定结果。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