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开发商违约处理规定有哪些 |
分类 |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面对开发商的违约行为,以下的应对办法值得参考:首先,当事人双方应当进行友好的磋商,争取达成解决方案;其次,假如购房者认为无法接受开发商的违约行为,他有权决定取消合同的法律效力,并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给予违约赔偿;最后,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共识,买方可依据住房买卖合同的具体条款向相关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请求,或者直接向法院提交诉讼,以期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违约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要正式构成违约责任,需要满足四个必要的构成要件:(1)必须有违约行为的存在,而该行为通常表现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甲方不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未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2)必须确有实际的损害结果存在,也就是说,甲方的行为必须对乙方带来了实际的损失;(3)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的关联性,即前者是导致后者发生的根本原因;(4)除非有法定免责情形,否则任何形式的甲方向乙方的违约行为都应该负上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于合同纠纷产生的违约赔偿问题,可以按照以下准则进行酌情处理:(1)当事人双方签订合同时曾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数额,那么在实际违约发生之后,违约方就应按照约定的数额向受损失方支付赔偿金;(2)若当事人在设立合同时未对此作出约定,那么损失赔偿的数额则须以实际违约所导致的损失为准,其中也包含了因乙方坚持履行后续义务而可能实现的预期收益。 总的来说,面对开发商的违约行为,首先予以应力能行的友好协商,若仍旧无果,买方可考虑另行契约解约,由此使违约者承当相关的法律责任并支付其应偿付的赔偿金。需注意的是,每种违约行为的定性都需遵循现有法条的规定,并依据此来裁决违约方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