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卖房协议书有法律效应吗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屋买卖 |
解答 |
律师解析:
卖房协议书在符合一定条件时,通常具有法律效力,能为买卖双方提供法律保障。
具体条件如下: 1.双方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即双方需达到法定年龄,精神状态正常,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2.意思表示真实:签订协议时,双方应出于真实意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3.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协议内容不得与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协议书要明确关键条款,比如房屋的具体位置、面积等基本信息,房屋价格及付款的具体方式,还有交付房屋的准确时间等,以防后续产生纠纷。 同时,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至关重要,这是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法定要件,能切实保障买方权益。 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依据协议书,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际操作中,需留意细节和法律规定,确保交易安全顺利。 案情回顾: 小朱欲出售房屋,与小李签订卖房协议书。小朱声称房屋面积为120平,但实际只有110平。小李发现后要求小朱降价,小朱拒绝,双方产生争议,小李欲追究小朱责任。 案情分析: 1、双方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小朱和小李均达到法定年龄且精神状态正常,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此点符合协议生效条件。 2、小朱在房屋面积上的不实陈述,存在欺诈行为,使得小李签订协议时意思表示不真实,该协议可能因此存在效力瑕疵。 3、协议中关于房屋面积的内容与实际不符,违反了意思表示真实的要求,且可能涉及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这一公序良俗。小李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