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权法中受害人故意有哪些规定 |
分类 | 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法规 |
解答 |
一、侵权法中受害人故意有哪些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受害人过错的分类有: 1、受害人故意 所谓受害人故意,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发生。受害人故意作为免责事由,通常都是指排除了行为人本身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形(受害人故意使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否则,不能完全作为一种免责事由。受害人故意构成要件有以下几方面: (1)受害人存在故意; (2)受害人基于故意实施了不当的行为; (3)受害人实施的不当行为与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行为人举证); (4)受害人主张损害赔偿。 2、受害人重大过失 是指受害人对于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极不注意,以至于造成了自身损害。 3、受害人过失 是指在行为人致受害人损害中或者造成损害后,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与扩大具有过失。 二、侵权行为如何认定 侵权行为是一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因此侵权行为也可以称为一种侵害行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行为的违法性。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但执行职务的行为,正当防卫的行为,紧急避险的行为虽然造成了损害,因其不具有违法性,故不为侵权行为。 (2)损害事实。既包括对财产权利的损害,也包括对非财产权利的损害。对财产的损害可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直接损害是指现有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害是指可得利益的减少。 (3)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 当发生侵权行为的时候,需要进行行为的界定,是受害人被动的受到了侵害,还是故意的受到侵害,如果是被动的原因,则由侵害人承担后果,但是如果是由于受害人故意受到侵害的,那么则由自己本身承担责任。 (4)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 由于受害人故意的行为,造成他人对受害人的伤害,当事人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由受害人自行承担。侵权行为指的是指自己的行为,侵害了别人的权利,这种侵害行为,是属于违法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