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构成要件有哪些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律师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地阐述,职务侵占罪所针对的客体要素主要涉及到公司、企业或是其他相应组织机构的财产所有权。换句话说,该罪行所针对的对象就是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财产,这其中既包括已处于这些实体组织控制与管理下的货币资金,同时还涵盖了那些虽然属于单位所有但尚未被实际占有使用的财产,例如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持有的债权。从财物的形态角度来看,犯罪对象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包括无形的知识产权等。
其次,从客观层面来看,职务侵占罪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条件,非法侵占本单位的财产,并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这种行为方式通常是在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对本单位财产的占有、收益、处分权。
再次,从主体要素上看,职务侵占罪的实施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主要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的员工。
具体来说,这类人群主要由以下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组成:
第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人员必须是非国家公职人员,因为他们是公司的实际决策者,具备一定的权力,因此自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第二种是上述公司中的非董事、监事人员,即经理、部门负责人及其他普通职员和工人。这些人员同样必须是非国家公职人员,他们可能拥有特定的职权,或者由于从事某种特定的工作,能够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侵占公司的财产,从而成为本罪的主体。
第三种是上述公司以外的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员工,主要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公职人员身份的全体职工。
最后,从主观要素上看,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产的意图。也就是说,行为人试图在经济领域内获得对本单位财产的占有、收益、处分权,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已经实现或行使,都不会影响犯罪的成立。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9: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