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判刑拘役可以判缓刑吗,缓刑适用的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被判刑拘役可以判缓刑吗 可以,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据此可知缓刑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这可以说是缓刑适用的前提条件,不具备这一条件,缓刑的适用于就会无从谈起。 1、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以考虑适用缓刑。 其他主刑,如超过3年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都不能适用缓刑,因为处这些刑罚的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是严重犯罪;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于不被关押,放在社会上一样可以对其进行考察,没有必要适用缓刑; 对于附加刑,不管是独立适用,还是附加适用,都不适用缓刑。 2、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 其一,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幅度比较大。 绝大多数犯罪都挂有多个刑种或跨有较长刑期,如果依法定刑为准,就会使缓刑的适用范围大大减少,不利于缓刑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其二,依宣告刑为标准,更能体现缓刑的要求,实现缓刑的积极作用。 宣告刑较法定刑而言,更能体现具体犯罪的个性差异,因为宣告刑是法官在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的客观危害及人身危险性的基础上而综合具体案情得出来的。 缓刑适用的依据是在考虑犯罪客观危害的同时,更加注重犯罪人主观恶性的大小。 如果犯罪人主观恶性较大,再次犯罪的危险性很强,法官就会在法定刑幅度内处较重的刑罚,反之,就会处较轻的刑罚。 二、缓刑适用的标准是什么 适用的标准必须是根据“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犯罪分子“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 某一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并不一定必然会引起缓刑的适用。 只有当他具备适用缓刑的实质条件时,才会被适用缓刑。 如何理解“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从犯罪情节、悔罪表现这两个方面来把握。 1、犯罪情节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客观标准犯罪情节,通俗地讲,就是关于犯罪的各种事实情况。 作为判断行为人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从而决定缓刑适用的犯罪情节,应以直接反应犯罪行为客观危害情况的各种事实情况为准,不宜包括犯罪成立后,行为人的各种表现。 换言之,这里的犯罪情节应是侧重于实施犯罪行为时及其以前行为人的各种主、客观事实情况,包括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危害、犯罪数额等等。 这里的犯罪情节,不管其内容是表现主观方面的问题还是反应客观方面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事实情况,是已被固定下来的,易于把握的客观情况。 此时的犯罪情节,可以说是判断“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客观标准。 2、悔罪表现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主观标准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时,还要注意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 罪犯的认罪及悔罪表现,反映了被告人归案后的主观恶性程度及认罪态度的好坏,被告人认罪,不仅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而且还积极检举他人的犯罪事实,同时被告人在交待了全部的犯罪事实后,陈述自己所犯罪的事实,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弥补或者挽回其所犯罪行所造成的损失,并在内心深处深刻认识所犯的罪行,有真诚的自我谴责、反省等才算是悔罪的表现,这也是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和把握的标准。 在自己违反了法律规定之后,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一般都会有拘禁,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从法律层面来讲,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是有可能同时宣告缓刑的,当然这必须要符合《刑法》中规定的缓刑的条件才可以。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如果您还需要其他方面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本站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