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拒执罪能否成立过失犯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拒执罪能否成立过失犯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属于故意犯罪,是由于被执行人故意拒绝执行情节严重而造成的,所以不属于过失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 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 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 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3)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 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 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刑法》的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故意造成的,所以不属于过失犯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