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取得
物权的原始取得又称物权的固有取得,是指民事主体非依据他人的权利及意思表示而直接依据法律规定取得物权。
问题 | 继受取得 |
分类 | |
解答 |
![]() 一、继受取得概述继受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所有人那里取得对某项财产的所有权。中国的继受取得包括:买卖,赠与,继承,互易,受遗赠。继受取得一般通过事件的发生或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而取得物权。继受取得正常和有效的行使往往需要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原所有人转让所有权的意志为依据,从权能的行使来看往往受制于原所有人。 二、继受取得的根据1、买卖合同 民事主体双方达成协议,出卖人一方将出卖财产交给买受人一方所有,买受人接受此项财产并支付价款。通过买卖,由买受人取得了原属出卖人的财产所有权。 2、赠与、互易 赠与人自愿将其财产无偿转移给受赠人,一方以金钱之外的某种财产与他方的财产相互交换,也可导致所有权的移转。 3、继承遗产 继承人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取得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4、接受遗赠 自然人、集体组织或者国家作为受遗赠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赠的指定,取得遗赠的财产。 5、其他合法原因 因其他合法原因,也可以取得或形成财产所有权,如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合股集资的方式组成合法经济组织,形成新的所有权形式。 三、继受取得的种类(一)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取得著作权依中国《继承法》第3条第6款规定,公民所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作为遗产,在公民死亡后可由其继承人继承。据此,因继承而取得著作财产权的人,能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遗赠是指公民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包括著作财产权)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的法律行为。当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接受作者遗赠取得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时,即成为著作权的主体。 公民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根据遗赠扶养协议而成为死者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受遗赠人时,也取得著作权人资格。 (二)因合同而取得著作权因合同而取得著作权,主要是指通过著作权转让合同而取得著作权。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全部或部分通过合同转让给他人。著作财产权的受让人也是著作权的主体。 (三)著作权的特殊主体--国家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特殊权利主体。国家作为著作权法律关系主体,一般有下列情况: (1)购买著作权,即国家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从著作权人那里购买著作权,从而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2)接受赠送,即作者将其受保护的作品赠送给国家,国家接受其赠送而成为著作权主体; (3)依法律规定,即法律规定某一作品在受保护的有效期限内,著作权由国家行使,国家便成为该著作权法律关系的主体。 四、继受取得的基础(一)继受取得的经济基础——交易安全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房地产市场的逐步繁荣以及担保制度融通资金功能的全面发挥,对交易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要求买受人(债权人)在每一交易(设定抵押权)过程中对出让人(抵押人)是否为原权利人进行调查似不可能,即使是可能的话,那交易成本也相当高昂,使得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为此,赋予登记推定力公信力,建立继受取得制度确有必要。 (二)继受取得的理论基础——登记公示推定力与公信力所谓登记的推定力是指,依法在不动产登记簿上所为记载某人享有某项权利时,推定该人享有此权利,而依法在不动产登记簿上涂消某项权利时,推定该权利消灭。赋予登记推定力的目的便在于交易安全。然而,并非任何相信登记记载的交易当事人都给予保护,只有那些正当信赖登记的善意者才值得保护。因此,在赋予登记推定力之后,必然要赋予登记公信力。所谓登记公信力是指,对于登记的内容给予信赖者,法律根据信赖内容赋予法律效果,纵使登记内容与实体关系不一致,法律亦视登记内容为正确,从而发生与真实的权利状况一样的法律效果。善意取得便是以登记公示推定力与公信力为其理论基础的。 继受取得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