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公平责任原则
分类
解答

一、公平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

  1、公平责任原则是以公平观念作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责任的归属,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决定责任归属的根据。

  2、公平责任原则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均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双方当事人都应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法院应对此予以认定,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则是不论加害人主观上有无过错,都不影响其承担责任。

  3、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并不限于法律规定的情况,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其适用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4、公平责任原则中存在着分担损失的问题,其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由法院酌情裁量,而无过错责任原则中不存在分担损失问题,其赔偿范围由法律规定,且常常由最高赔偿额的限定。

二、公平责任原则的特点

  1、公平责任原则是以公平观念作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责任的归属。

  2、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于当事人均无过错而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

  3、公平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侵害财产权案件。

  4、公平责任原则只有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按过错责任来处理有关案件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三、公平责任原则适用的注意事项

  公平责任原则仅适用于特殊的有限的案件,适用于法律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而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又都没有过错的情况。

  在实践中,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公平责任只能适用于当事人双方对于损害的发生部没有过错的情况。

  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是适用公平责任的前提条件。因此,如果损害的发生归因于侵害人的过错,则应由侵害人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承 担责任;如果损害的发生归因于受害人的过错,则应由其自己承担责任;如果损害的发生归因于双方的过错,则应当减轻侵害人的责任。有人认为,公平责任主要适 用于当事人双方没有过错的情况,但并不排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加害人造成损害虽有过错,但不宜按过错责任而只能按公平责任处理。I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加 害人对造成损害有过错的,只能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处理,无公平责任的适用。

  (二)当事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须属于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应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

  公平责任与无过错责任都不以当事人的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但两者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无过错责任适用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责任,如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产品缺陷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致害责任等。公平责任只能适用于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而法律又没有特别规定的责任。公平责任与无过错责任能否并用,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如果加害人有免责事由, 可以适甲公平责任。我们对此持否定意见。因为法律规定无过错责任的目的就在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以防止出现不公平的情况。而之所以设置免责条件,也是法律 认为在出现免责条件时,加入人不应承担责任。所以,我们认为,公平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个能并用,不能认为在适用无过错责任不能使受害人得到赔偿的,就应适用 公平责任。

  (三)公平责任是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书人分担责任

  公平责任是在不考虑当书人过错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分担责任。这里的“分担责任”绝不是由当事人平均承担损害后果,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承担损失的大小。这里的“实际情况”,有人认为是当事人的损害程度和负担能力,有人认为主要是当事人双方的经济状 况。我们认为,所谓实际情况,应当是损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损害程度。损害发生的环境、当事人的受益情况及经济状况等。应当说,在某种程度上,确定当事 人双方分担责任时,社会公众的评判,应当作为一个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对案件的处理才会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公平责任只能适用于赔偿损失的责任形式

  侵权行为的客体可以是财产权,也可以是人身权。无论是何种情形,只有在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公平责任。因此,只有在赔偿损失的责任形式中,才存在公平责任的适用问题,在侵害他人的人格权造成精神损害而进行赔偿时,因无财产损失的存在,因而不能适用公平责任。并且,适用于公平责任的财产损失,也只能是直接财产损失,而不包括可得利益损失。

公平责任原则相关词条

  • 无过错原则

    无过错原则,是指行为人只要给他人造成损失,不问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而都应承担的责任。一般认为,我国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与侵权法上的特别侵权的归责原则即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 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即不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指据以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理由、标准或者说最终决定性的根本要素,是贯彻于整个侵权行为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是司法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我国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是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所构成。

  • 严格责任原则

    不以过错作为承担责任的要件,有违约行为就应构成违约责任,除非有免责事由。

  • 无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

  • 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侵犯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