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土地统计
分类
解答

土地统计的任务和特点

土地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料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变化动态,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土地数据信息,更新完善资料,保证统计资料的现势性;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为监督、管理土地资源、资产的合法、合理利用服务。

土地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种,除具有相同的数量性、具体性、广泛性、工具性、社会性等之外,还具备以下特性:土地数量的地域性;总面积的稳定性;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质量的相对性。

土地统计的作用

1. 是认识土地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

2. 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3. 是实行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

4. 是监督国家各项土地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

土地统计的内容

土地面积,是指统计对象范围内全部土地的数量;

土地质量,指通过土地质量评价确定的不同等级的数量及分布;

土地分布,指土地的位置和范围,分布的主要指标是坐标或者行政范围、或界线范围;

土地权属,指不同权属性质的土地面积及其分布;

土地利用状况,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

土地统计类型

按统计时间和任务分:初始土地统计;变更土地统计(日常土地统计/年度土地统计)。土地初始统计是土地变更统计的基础和起点,其内容全面与否、精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全面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土地变更统计是土地初始统计的后续工作,是保证土地信息更新的常规方法,可以反映年内增减变动程度的趋向,构成基层土地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成份。同时作为土地统计台帐的主体,它既是编写土地统计年报的可靠依据,也是对上地管理工作成果的信息反馈和实行统计监督的一项措施。

按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的程序分:基层土地统计---乡(镇);国家土地统计---县级以上。

土地统计研究的基本过程

1. 土地统计设计,是根据土地统计的任务需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规定反映调查对象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从而明确所需要研究的任务。土地统计设计属于一种定性认识。

2.土地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利用各种调查方法,具体搜集反映调查单位的数字或文字资料,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同时也是进一步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

3.土地统计整理,将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按照科学的方法经过加工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为统计分析提供综合资料。这一阶段是统计研究的中间环节。

4.土地统计分析,是指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各种分析研究。即计算各种综合指标,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综合评价,达到对土地现象的全面认识。这一阶段是统计研究的决定性环节。

5.土地统计预测,是以实际调查、分析的统计资料为依据,根据土地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预测土地现象将来发展变化状况。

6.土地统计决策,是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决策因素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判断,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对未来的经济行为作出抉择的过程。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