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夺枪支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抢夺枪支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最新抢夺枪支罪处罚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抢夺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依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虽然此款排除了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本罪与《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之间的关系是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关系。 根据刑法相关理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公民,若实施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者,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抢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即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抢劫。 如果行为人不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加以抢夺的,不构成本罪。 例如,出于抢劫财物的目的,而抢劫的却是枪支、弹药、爆炸物,仍构成抢劫罪。 关于行为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则是为了收藏防身,还有的可能是出于好奇。 不同的动机对定罪没有影响。 三、持枪抢劫怎么认定 1、持枪,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抢劫的过程中,手中持有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所佩带的枪支。无论行为人是否实际使用了枪支出不影响对此情形的认定。如果行为人并未实际持有枪支,而是口头上表示有枪;或者虽然随身携带有枪支,但未持在手中,也未向被害人显示,均不属于这种情形。行为人所持的枪支,应当是属于公安机关制定的有关枪支管理法中规定的枪支范围。 2、如果代为人以假作真,则也不属于这种情形。持枪抢劫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对公民人身权利包括健康权、生命权的威胁也很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行为人的持枪行为本身往往非法持有枪支罪。若行为人所持的枪支系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而来的,则不仅应追究其持枪抢劫的刑事责任,对其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枪支的行为也应认定为相应的犯罪,实行并罚。 抢夺枪支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已经给出明确解答,当代的社会如果抢夺枪支弹药,这种行为肯定是需要采取一定的刑事处罚措施,一般情况下是按照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追究责任的。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