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冒专利的民事责任形式有哪些 |
分类 | 知识产权-专利 |
解答 |
一、假冒专利的民事责任形式有哪些 涉及到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类别或相似类别商品上使用与之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这无疑构成了直接的侵权行为; 其次,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也是一种常见的侵权方式; 第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此类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也属于侵权行为; 第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擅自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后的商品再次投放市场,同样构成侵权; 最后,对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任何形式的损害都应被视为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第六十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 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 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假冒专利的行为是故意犯罪吗 假冒专利的行为是故意的。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在假冒他人专利侵犯他人专利权而仍故意实施该行为。对于过失行为,不能构成本罪。一般是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损害他人的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的目的。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假冒专利的民事责任形式有哪些”,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