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是什么 |
分类 | 公司经营-股权 |
解答 |
一、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是什么 关于隐名股东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对于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订立的协议,其法律约束力仅限于这两方当事人; 其次,当隐名股东欲将自己的身份转为显名股东时,须经过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合议赞同方可实现; 最后,关于隐名股东在其他方面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隐名股东变更为显名股东怎么做 所谓“隐名股东”试图转变为“显名股东”,即是将原本由显名股东持有的股权,依法转让给隐形股东,从而使隐形股东正式获得公司股东的身份。 此类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一种股权转让行为。 然而,股权转让并非仅仅涉及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关系,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公司其它股东的合法权益。 因此,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出资人若未获得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明确同意,寻求公司更改股东信息、签署出资证明文件、在股东名册中进行相应记录、修改公司章程并向公司登记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请求,则不应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换句话说,欲使隐藏身份的股东顺利地转变为公开身份的股东,首要且必要的前提便是获取公司其余过半数股东的明确同意;如果无法满足此条件,隐形股东便无权晋升为公司的公开身份股东。 此外,在已经取得公司其他多数股东的认可之后,仍需征得原显名股东的配合,要求他们协助完成股权变更登记等相关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五条 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