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恶意拖欠工资怎么赔偿 |
分类 | 劳动纠纷-工资福利 |
解答 |
一、恶意拖欠工资怎么赔偿 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并得到合理的赔偿为目标,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可归纳如下: 首先,应以法律为准绳,禁止任何形式的克扣或无正当理由拖欠员工薪资行为。若确属情况特殊,则需在相关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全额支付给员工对应的工资报酬,同时还需要额外追加相当于薪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其次,对于出现以下情況的用人单位,应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强制性的命令性要求,以保证在限定的期限内支付员工的劳动报酬、加班费用以及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应经济赔偿。具体而言: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必须支付相差缺失部分;如未能按时支付给当事人,则需责令企业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百之间的比例,向上浮动赔偿金。所涉及到的相关条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是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或本国法律规定支付给员工劳动报酬;二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薪水给员工;三是已安排加班但却未支付相应加班费;四是在解除或是终止劳动合同时,没有依照本国法律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等。 最后,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制定的法律政策,及时且足额地将人工薪酬支付给员工。如果出现拖欠或未足额支付薪水的状况,那么人民法院就会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 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一)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二)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者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 (三)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四)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的; (五)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90天的; (六)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以及延长其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的; (七)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八)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 二、恶意拖欠工资,发了不领可以吗? 若遭遇到欠薪问题,可考虑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对仲裁结果不满者,亦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同时,若被拖欠之工资数额较大,也可视情况选择向警方报案,以控诉雇主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并请求执法部门依法追究雇主的刑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为了妥善处理因延迟支付员工工资而引发的薪资纠纷及相应补偿事宜,各大企业均应对相关法规保持敬畏,严禁以任何理由扣除或者蓄意拖延应当支付给员工的薪资。尤其在特殊情况,如不允许在法定期限内全额支付员工工资,则必须额外追加25%的经济补偿金。同时,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强制实施执行,坚决维护劳动者权益,确保所有员工都能按照规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加班费用以及合同终止时的经济赔偿支付。凡违反以下相关规定者,包括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低于国家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未给予员工应得的加班费以及未经协商就决定解除与员工之劳务合同却又未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等,企业须承担50%-100%的比例范围内的浮动赔偿责任。然而,企业既然选择签订了合同,遵从法律规定便必不可少,任何未能及时且足额支付薪资的行为,必定会招来法律之严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