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侵占和侵占罪量刑适用缓刑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职务侵占辩护 |
解答 |
一、职务侵占和侵占罪量刑适用缓刑吗 职务侵占与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及其适用缓刑的可能性 在涉及到职务侵占罪的案件中,尽管被判定缓刑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然而这仅限于满足相关潜在条件的情况下才具有可行性。当罪犯涉嫌职务侵占罪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时,依据法律规定需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处罚。在这种背景下,若犯罪情节轻微、被告人呈现出诚恳认罪态度、并无再次发生犯罪的风险,以及宣告缓刑不会对其所在社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等诸多因素均得到充分考虑和评估后,才有可能被依法宣告缓刑。然而,对于那些侵占数额巨大,依照法律规定应量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来说,他们将无法获得缓刑判决。《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职务侵占和贪污哪个严重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所侵害的权益特征各异,因此它们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以得出哪一种更为严重的结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两罪在犯罪主体方面存有明显差异,这正是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最为核心且根本性的区别所在。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规定为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从业者; 而贪污罪则仅针对国家公职人员作出了明确限定,具体展开来说,其包括在国有企业、公司或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权,并且享有国家公职人员身份的从业者。 至于犯罪行为,前者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所在单位财产的行为; 而后者则为利用职务上的优势条件,采用各种手段例如侵吞、偷盗、诈骗等手段获取公共财富的行为。 犯罪对象同样存在差异。 对于职务侵占罪而言,其侵犯的对象须是本人职权范围以内或者工作职责范围之内经营的单位财产,它既可以涵盖公共财产,也可能触及私有财产。 然而,贪污罪的犯罪客体只限于公共财产。 此外,关于情节要件的要求也存在显著差异。 职务侵占罪的成立必须满足非法占有公司、企业财产数额较大的条件,数额相对较小的行为并不视为犯罪。 但是,贪污罪却不受此限制,没有金额大小的硬性规定。 不过,若犯罪数额较少,且情节轻微,未造成实质损害的贪污行为,应判定其非犯罪行为。 最后,两罪在法定刑上也有所区分。 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为15年有期徒刑; 相较之下,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则达至死刑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三、职务侵占和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一样吗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立案门槛存在差异。前者所规定的立案标准为:若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凭借其职责上的优势,将所在单位的财务非法变为个人所有,金额高达六万元及以上;至于后者,盗窃罪的立案标准要求盗窃公私财产的价值不得低于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地区,这一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地制宜有所调整。在犯罪构成方面,职务侵占罪突出的重心在于行为人借用其职位之便,而盗窃罪并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职务身份。需要指出的是,具体的立案标准往往受到地域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视涉案金额而定,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缓刑可能性需满足多项条件,如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态度好、无再犯风险及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若侵占数额巨大,应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则不适用缓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