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怎么才能知道结案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怎么才能知道结案 如何获悉取保候审案件的结案事宜 取保候审的终结条件主要涵盖如下方面: 首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案件事实已经得到清楚地核实,确认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罪行,且没有任何新的证据或者新出现的疑问,这样才能满足将案件提交给司法程序进行起诉的要求; 其次,在取保候审期间内,被强制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义务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定规定以及被批准者设置的特别限制,在等待审判结果的同时,他们还需保持良好的行为表现; 再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有任何潜逃的行为,也不能违反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更不能存在其他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况; 最后,如果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到期,或者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在整个过程中都严格遵守了相关规定,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法规,那么就应该立即解除对他们的取保候审措施。 此外,被取保候审的人员也有权向相关部门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请求。在完成上述所有步骤之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负责处理该案件的机构会依法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最终做出相应的判决、裁定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当取保候审的限制被解除后,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将不再受此约束,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状态。与此同时,负责处理案件的机构应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关于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是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保证人的方式来进行担保。 具体来说就是,被批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当事人需要推荐一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士作为其保证人。 该保证人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其义务,确保被保证人能随时应讯,避免影响后续的司法程序进程。 其次,也可以通过缴纳保证金的方式来为案件当事人实施取保候审。 在这种情况下,涉案的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只需向司法机关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便可获得取保候审。 若在取保候审期间出现违规行为,那么这些保证金将会被依法没收。 同时,根据违规情节的轻重,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处理方式,如责令责任人具结悔过,重新缴纳保证金、寻找新的保证人或者采取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甚至可能会面临更为严重的逮捕惩罚。 但是,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那么当取保候审期届满之时,这部分缴纳的保证金应该及时退还给受害者家属。《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后检察院多久传唤 在取保候审的过程中,检察机关传召当事人出席的时间并不存在统一的规定,而是由事例的具体状况以及检察院的办案流程所决定的。一般而言,当事例呈现出复杂性,或者是需要对现有证据作进一步的核实确认时,检察院有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传唤当事人到场;反之,倘若事例的复杂程度相对较低,那么传唤当事人出席的时间间隔就有可能相应地延长。然而,通常情况下,检察院会在当事人获得取保候审之后的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传唤其出席,以便于推动事例的审查起诉进程。对于那些已经获得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应当确保自己的通信渠道始终保持畅通无阻,随时做好配合检察院传唤的准备。如果在接到传唤通知后未能按时到场,那么他们的取保候审资格很有可能会被撤销,进而被采取更为严格的强制措施。 要获悉取保候审案件的结案事宜,需关注案件事实是否清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行为是否合规且无潜逃,以及取保候审期限是否到期且遵守规定。案件处理机构会全面审查并作出法律判决。解除取保候审后,被取保人员将恢复正常生活,机构会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单位。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