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夺罪的对象只能是动产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抢夺罪的对象只能是动产吗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往往主要针对的是动产。抢劫犯罪的具体行为表现形式为趁他人疏于防范之际,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公开夺取他人财物。由于动产具备可移动性以及可以直接被夺取的特性,这与抢劫罪的实施方式及特点相契合。 然而,由于不动产无法通过直接“夺取”的方式来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此类行为并不构成抢劫罪。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形中,倘若对与不动产密切相关、具有独立经济价值并且可以单独分离的部分进行抢夺,那么这种行为仍有可能被判定为抢劫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抢夺罪的客体只能是财物吗 抢夺罪的客体主要是公私财物。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一般来说,抢夺罪的对象多为动产,如手机、钱包、首饰等。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涉及到其他财物,比如电力等无形财产。不过,抢夺罪的客体通常还是以有形的财物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抢夺罪与抢劫罪在一些情况下容易混淆,抢劫罪除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外,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在司法实践中,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准确认定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三、抢夺罪的犯罪构成及对象范围 抢夺罪的犯罪构成: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对象范围:通常为动产,如手机、钱包、金银饰品等财物。一般不包括不动产等需通过转移登记等方式才能变更所有权的物品。同时,抢夺的对象需是他人占有的财物,若自己所有的财物被他人非法占有后夺回,一般不构成抢夺罪。需要注意的是,抢夺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犯罪,具体数额标准因地区而异。 抢劫罪主要侵犯动产,通过突袭他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动产的可移动性使其易被劫取,与抢劫手法相符。不动产因无法直接夺取转移所有权,通常不属抢劫范畴。但特殊情况下,若抢夺与不动产紧密相关、有独立经济价值且可分离的部分,仍可构成抢劫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