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交通肇事罪死因如何影响定罪
分类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解答
律师解析:
针对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发生逃逸后,因为疏忽导致他人丧生的案件,倘若我们能够通过充分的证据证明该行为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逃逸行为会直接导致受害者的死亡,亦或是在主观上并未放任这种死亡后果的发生,那么,该行为人就无法满足间接故意杀人所需的主、客观要件,因此,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进行定罪处罚。
其次,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者的伤情极为严重,以至于生命岌岌可危,即便行为人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也无法挽救受害者的生命。在此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选择驾车逃离现场,然而,受害者最终仍然不幸身亡。此时,我们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来对行为人进行定罪量刑。
再者,如果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并且在当时的情境下,行为人明明知晓自己的逃逸行为会使受害者遭受严重伤害甚至有可能导致其死亡,但却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受害者进行救治,反而对受害者的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从而导致受害者由于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的案件,我们应对此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以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两罪并罚的方式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
最后,如果行为人在肇事导致他人重伤之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故意将受害者转移到难以被人察觉的地方,最终导致受害者死亡的,那么,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应当以直接故意杀人罪对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5: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