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留置权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
分类 | 债权债务-债务债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所谓留置权,是指债权人依据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合法地占有并控制债务人特定动产的权利,当债务人为满足连续性债务了结条件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被留置的财产进行折价或是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获取的价款来优先受偿。
需要知晓的是,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留置权的实现,有着明确具体且严谨规范的程序要求。 具体而言,如下所示: 1.当债权人实际运用留置权后,债务人有义务在两个月以内(含)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债务的清偿;双方当事人可自行设定具体的期限,但决不能低于两个月的期限标准。 2.除非得到作为法定代表人的债权人批准,否则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在宽限期结束之后,继续无法达成债务纠纷解决方案,那么债权人即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决定,实施合法公正的评估措施,例如留置物的折价以及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等途径,用以优先偿还债务。 最终所获得的折现款或者变卖所得的款项,理应按照市场价格的原则进行参考。
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留置权的实现应依以下的程序进行:
1、债权人行使留置权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多于2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约定,但不得少于2个月。 2、宽限期届满后,债务人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或变卖留置物,以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