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后可以协商定责吗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 |
解答 |
律师解析:
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具备协商定责的权利。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较为轻微的交通事故,即双方对于事故责任不存在任何争议的情形。 在进行协商定责的过程中,双方务必如实向对方告知事故发生的整个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双方的行驶轨迹等细节,同时也要清晰地阐述现场的实际情况,比如道路状况、交通标志等。 当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应当签订一份书面协议,在该协议中明确地划分出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然而,倘若双方对事故责任存在分歧,或者事故的严重程度较高,那么此时就应该立即报警,让交警部门介入进行责任认定。 交警部门会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现场进行细致的勘查,收集相关的证人证言等证据,然后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公正、合理的事故责任认定。 总之,交通事故后协商定责确实是一种较为便捷的处理方式,但前提是必须确保双方是出于真实意愿且对责任划分没有任何争议。 如果双方存在争议,那么就应及时报警,寻求交警部门的专业认定,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较为轻微。小朱认为双方可以协商定责,于是如实告知事故经过、行驶轨迹、现场道路状况等。但小李对小朱所述内容有异议,认为小朱隐瞒部分事实,不同意协商定责,双方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在交通事故中,若双方对事故情况认知不一致,就难以进行协商定责。 2、小朱虽主张协商定责,但小李质疑其告知内容的真实性,此时存在争议,已不符合协商定责的条件,应按照规定报警,由交警部门介入进行责任认定,保障双方权益。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