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欺诈合同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欺诈合同的认定标准主要涵盖以下一些方面:
1.一方当事人存在故意行为,要么故意向对方透露虚假的情况,要么蓄意隐瞒真实的状况,以此来诱导对方当事人形成错误的想法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比如,卖家明明知道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却故意向买家隐瞒,让买家误以为商品质量良好而签订合同。 2.这种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能够让对方产生实质性的错误认识,并且促使对方作出违背其真实意愿的表示。 例如,欺诈行为使得对方对合同的主要条款产生了误解,如价格、数量、质量等关键信息,从而导致对方签订了不利于自己的合同。 3.欺诈行为与对方当事人作出的错误意思表示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之所以会产生错误认识,完全是因为受到了欺诈行为的影响。 比如,因为卖家的欺诈行为,买家误以为该商品具有某种特殊功能,进而签订了合同,若没有卖家的欺诈,买家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 若合同满足上述标准,那么该合同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合同,受欺诈的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撤销权是有一定的行使期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期限,权利就会丧失,当事人将无法再通过撤销合同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想出售一辆二手车给小李。小朱明知该车曾发生严重事故,车架有变形,但向小李隐瞒了这一情况。小朱还虚构该车有高级配置,小李基于小朱的虚假陈述,认为车状况良好且配置高级,与小朱签订了购车合同。 案情分析: 1、小朱存在故意行为,他故意隐瞒车的真实状况,又虚构配置情况,符合欺诈合同中一方故意透露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状况的认定标准。 2、小朱的欺诈行为使小李对车的质量和配置这些关键信息产生实质性错误认识,足以让小李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表示。 3、小李签订合同完全是因为受到小朱欺诈行为的影响,两者有紧密因果联系,此合同可认定为欺诈合同,小李有权申请变更或撤销。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