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协议不完整,有法律效应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简单地依据其是否完整来判定,而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具体如下: 1.主体适格方面:签订协议的各方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他们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所以他们签订的协议通常是无效的。 在实际生活中,判断主体是否适格,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查看其是否能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清晰的认知和承担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方面:协议各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且出于自愿,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形。 例如,一方通过威胁另一方的人身安全等胁迫手段,迫使对方签订协议,这种情况下,受胁迫方的意思表示并非真实自愿,该协议是可撤销的。 3.内容合法方面: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 像约定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协议,如协助他人进行走私活动的协议,显然是无效的。 4.形式合法方面:某些协议可能需要特定的形式,比如书面形式等。 若未满足相应的形式要求,就可能会对协议的效力产生影响。 即使协议存在部分条款不完整,但只要不影响核心权利义务的确定,并且满足上述有效要件,一般来说该协议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在后续履行过程中,可能需要各方进一步协商补充相关内容。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签订一份合作协议,小朱主张协议有效,小李认为协议部分条款不完整应无效。争议点在于此协议是否因条款不完整而无法律效力,涉及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及形式合法等多方面判定。 案情分析: 1、主体适格方面,若小朱或小李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不满八周岁未成年人等,那协议通常无效,需结合具体看其对行为及后果认知承担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方面,若一方胁迫另一方签订,如威胁人身安全,受胁迫方意思非真实自愿,协议可撤销。 3、内容合法方面,若协议内容涉违法犯罪,像协助走私,协议无效。 4、形式合法方面,若协议需特定形式而未满足,效力或受影响。若不影响核心权利义务且满足有效要件,协议仍有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