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善意取得刑事犯罪怎么判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司法实践中,善意取得行为通常并未触犯刑法。
善意取得乃是民法领域内的基本原则,其含义为: 对于无权处分他人物品的财产所有人,当其将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予受让人时,倘若受让人在获得此项财产之际,其主观心态为善意,那么依据法律规定,受让人便可依法取得对此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 然而,若在获取财产的过程中,存在诸如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则有可能构成相应的刑事犯罪,例如诈骗罪等。 在此情况下,量刑标准将会根据具体罪名以及犯罪情节进行综合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