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证驾驶机动车撞人骨折责任怎么划分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 |
解答 |
?一、无证驾驶机动车撞人骨折责任怎么划分 无证驾驶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但是事故责任需要根据事故现场的交通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 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 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所以应当明确: 不管是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还是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两种行为都是违法的。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法律条文的理解适用问题的函》的答复中的第一款规定: 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在性质上应当属于无证驾驶; 在适用处罚上,依据过罚相当的原则,可以按照未取得驾驶证而驾驶机动车的处罚规定适当从轻处罚。 所以,无证驾驶机动车与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处罚应当都适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 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和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必须依法确认事故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定义务; 依法确认各方当事人法定义务的优先原则; 确认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 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认不同的交通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应掌握行为责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路权原则和安全原则。 行为责任原则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是确定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程度的技术认定,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实事求是地表述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须考虑法律责任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过错认定原则。 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 即指有因果关系的行为在事故中的所起的作用; 过错的严重程度。 其中“过错的严重程度”是以“当事人的行为”为前提的。 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先看“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后,确定该行为过错的严重程度”。 直接原因原则行为人的行为是实实在在地足以引起交通事故及损害后果发生的因素,它就构成事实上原因,即直接原因。 交通事故认定作为技术认定,应载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交通事故认定只是证据之一,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认定直接行为人的责任,而不须考虑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人的事故责任。 路权原则路权原则即各行其道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 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 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各行其道原则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的基本原则。 现代化交通设施给所有的交通参与者规定了各自的通行路线,行人、不同类型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都有各自规定的通行路线。 然而,在当前的交通环境中,极少有绝对的“专用道路”,“借道通行”必然存在。 在强调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的同时,也要规范交通参与者使用非其法定优先使用道路的行为,即“借道通行”的行为。 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交通参与者在使用非其法定优先使用的道路时,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由交警根据现场交通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的,不是简单的谁违法,谁的损失小谁承担责任,如果对交警判定不服的话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