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民事拘传
分类
解答
民事拘传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因违反诉讼程序的规定或不履行法院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的义务,法院可以采取拘传措施强制其出庭或履行义务的行为。民事拘传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7条和第238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7条,当事人不履行法院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时,法院可以拘传其出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8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可以拘传其出庭:
1. 逃匿或者有明显证据表明可能逃匿的;
2. 有明显证据表明可能销毁、伪造重要证据或者串供的;
3. 拒不履行法院的传票、传唤、通知等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的;
4. 有明显证据表明可能对证人进行贿买、胁迫、恐吓或者打击报复的。
在实施民事拘传时,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依法拘传当事人,并在拘传通知中明确拘传的目的、理由、时间和地点。被拘传人有权聘请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代表其出庭。如果被拘传人拒不出庭或逃匿,法院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强制传唤、拘留等,以确保其出庭或履行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拘传是一种强制措施,法院在实施时应当权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案件的正常审理进程,确保拘传措施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民事拘传相关词条

  •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对于妨害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活动的行为人,人民法院有权决定采取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等措施。

  • 司法拘留期限

    司法拘留期限,是指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期限。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司法拘留期限不能超过十五天。

  • 民事司法拘留

    民事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争议的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 传票传唤

    传票传唤,是指司法机关以书面的方式通知诉讼当事人于指定的时间、地点到案配合调查。

  • 转移财产

    转移财产是指采取赠与、抛弃、恶意低价转让等方式藏匿财产,以达到其非法占有不正当财产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行使撤销权,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 罚款

    民事案件中的罚款,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采取的强令其在指定期间内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措施。行政案件中的罚款,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者采取的强令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措施。

  •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

    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是指在民事诉讼过一程中,行为主体故意破坏和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妨碍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 虚假诉讼

    虚假诉讼是指诉讼参加人经过通谋,虚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伪造证据,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损害未参加诉讼的利害关系人利益的行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