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熊秋红 |
分类 | |
解答 |
![]() 个人简历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1年-1996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 2000年5月-11月,曾在挪威人权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2005年4月-6月,曾在德国马普外国刑法及国际刑法研究所从事中欧合作项目研究。 2006年9月-12月,曾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检察学会检察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理事、《法学研究》编辑。 获得奖励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中国法学会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第一、二等奖、教育部法学类著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司法部优 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成果奖等奖项。2010年被中国法学会授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学术成就较早系统开展刑事辩护问题研究。对国际视野下的公正审判权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在《刑事法学比较研究》(法国)、《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法学 评论》、《法商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较有影响的论文包括《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之展望》(1995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刍议》 (1995年)、《论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1996年)、《刑事辩护制度之诉讼价值分析》(1997年)、《英国刑事诉讼中对非法获得的证据处理之 评析》(1998年)、《司法公正与公民的参与》(1999年)、《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2001年)、《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 ――以刑事证明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为视角》(2003年)、《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建构》(2006年)、《秘密侦查之法治化》(2007年)、《刑事证人 作证制度之反思》(2009年)等。 出版个人专著两部:《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和《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此外,还主编或参与了《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以被指控人的权利保护为核心》、《死刑案件的辩护》、《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 制》、《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刑事侦查程序研究》、《刑事证明理论》、《刑事证据法中的权利保护》等多部专著的写作,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 (法学卷)和高等院校《刑事诉讼法学》教材。 文集 刑事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 人、人权与刑事法 回到刑事法的原点 秘密侦查之法治化 规范的背后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建构 凝固的建筑与成长的法律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重构 律师与社会正义 重读《一本必须归还的〈汤姆历险记〉》 杜绝“拍卖判决书”需对症下药 社会转型与学术腐败 修改刑事诉讼法应以保障人权为核心 五次判死刑 缘由耐寻味 200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 “刘涌案”拷问刑事司法 刑事证明对象再认识 死刑案件中的辩护 论刑事司法中的自诉权 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 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 倾听历史的足音――社科院、法学所与我 司法公正与法官责任追究 感受法学的域外语境 陈光中先生访谈录 简评英美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解读“辩诉交易”第一案 借鉴保释制度与减少审前羁押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