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讼时效中断后,法律规定中会有何后果 |
分类 | 诉讼仲裁-诉讼管辖 |
解答 |
一、诉讼时效中断后,法律规定中会有何后果 当涉及到诉讼时效中断之际,已过去的诉讼时效均将被视为无效,并需要从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通常来讲,如果是因为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等原因导致了诉讼时效的中断,那么应当在诉讼结束或由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之后,方能从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其次,若权利人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那就应该在执行程序完成之后才能够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又或是,如果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相关单位提出权利保护的请求,且双方未能通过调处达成一份协议,那就需待调处尝试失败之日,才能从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最后,假如调处成功,但义务人未能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履行义务,此时诉讼时效期便需要从该期限期满之时再次起算。 若是因权利人提出要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造成的诉讼时效中断,则应从其发言意念传达到另一方面之日起,从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诉讼时效中断法定事由主要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断之法定事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权利人启动了诉讼程序; 2、权利人在诉讼程序以外向义务人提出明确的权利主张; 3、义务人对权利人表达出愿意履行义务的意愿。这三项因素均可引发诉讼时效的中断并进而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条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已过时效期限将会失效,此时须要重新开始计时而非继续以往的时间计算。关于时效中断的原因,主要包括提起诉讼、提交仲裁、提出执行申请以及提出调解请求等等,而其具体的截止日期则是以最终裁决、执行程序的结束或者调解失败为依据。如果权利人提出了相关要求或者义务人表示愿意履行义务的话,那么时效就会自通知到达对方的那一刻起重新进行计算。然而,如果义务人未能按照协议规定履行义务的话,那么时效就需要从到期日那天开始重新计算。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