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冒伪劣产品处罚依据什么法律 |
分类 | 损害赔偿-产品质量 |
解答 |
一、假冒伪劣产品处罚依据什么法律 关于对假冒伪劣产品实施处罚的相关规定主要依据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这类产品的制造与销售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利益损害,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针对这些违法行为所应采取的处罚措施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违法情节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通常而言,若制造商或销售商在其产品中非法掺入杂质、虚假成分,以次充以假乱真,或者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冒充为合格产品,且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及以上但不足二十万元时,将面临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须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两倍以下的罚款; 当销售金额达到二十万元以上但尚未达到五十万元时,惩罚力度加大,期限将被延长到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需要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 如销售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但尚未达到二百万元时,惩罚进一步加强,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仍需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 然而,当销售金额达到二百万元及以上时,惩罚最为严厉,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还须承担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假冒伪劣产品严惩不贷,视情节轻重及影响定罪。非法掺假、以次充好或冒充合格品,销售额五万元以上者,将处刑罚及高额罚款;销售额越高,刑罚越重,最高可至无期徒刑,并处罚款或没收财产。此举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二、假冒伪劣产品如何处罚 生产以及销售伪劣商品之罪责,乃是指生产商和销售商家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中人为地掺入不实物质、以非纯良产品替换优质产品、以次等级商品冒充优等品乃至通过制造假冒商品来替代合格品,如此等行为所涉及到的销售金额达到人民币(下同)50,000元额度以上。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明确规定,对于此类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量刑标准如下: 1.对于在产品制造或销售环节中存在着掺杂、掺假的情况,以次级物品代替优质产品,以低质产品冒充高档产品,或通过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来替代合格商品的这类违法行为,且其销售金额在人民币50,000元以上但未曾达到人民币200,000元的情况,将依法判处相关责任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将处以人民币销售金额的50%以上、但是最高不超过两倍的罚金; 2.若相关责任人的销售金额已经超出了人民币200,000元而尚未达到人民币500,000元的限度,则将被追究二年以上直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将处以销售金额的50%以上、但是最高不超过两倍的罚金; 3.对于相关责任人的销售金额已经达到人民币500,000元并进一步扩展至人民币2,000,000元区间的情况,应相应地被追究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律责任,同时还需承担销售金额的50%以上、但是最高不超过两倍的罚金; 4.而对于销售金额已然超出人民币2,000,000元的严重违法行为,将被追究长达十五年以上直至无期徒刑的法律责任,同时还需要缴纳销售金额的50%以上、但是最高不超过两倍的罚金或依法没收非法所得财产。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判 关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主要是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性来进行判断。具体而言,若销售金额在人民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将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同时还需缴纳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金;若销售金额在人民币二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之间,则将被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金;而当销售金额达到人民币五十万元至二百万元时,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并且仍需缴纳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金;至于销售金额超过人民币二百万元者,将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还需缴纳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两倍以下的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另外,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我们会对该单位施以罚款的处罚,同时也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假冒伪劣产品严惩不贷,视情节轻重及影响定罪。非法掺假、以次充好或冒充合格品,销售额五万元以上者,将处刑罚及高额罚款;销售额越高,刑罚越重,最高可至无期徒刑,并处罚款或没收财产。此举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