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刑法定义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过失刑法定义是什么 过失犯罪指能预见自身行为损害社会权益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未预见或已预见却轻信能避免而导致事件发生。疏忽大意过失是本应认识行为可能有负面影响却因疏忽未察觉而致后果;过于自信过失是已意识到可能不良后果却因自负误判能避免而引发恶果。总之,过失犯罪是因行为者主观过错导致的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因具体犯罪情形而异。一般来说,过失犯罪的刑罚相对较轻。 在刑法中,对于过失犯罪,通常是以法定刑为基础,根据犯罪的情节轻重等因素进行裁量。例如,在交通肇事罪中,若因过失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同的过失犯罪,其量刑标准的具体规定在刑法分则中有明确规定。量刑时需综合考虑犯罪的各种情节,以确保刑罚的适当性和公正性。 三、过失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过失犯罪构成要件主要有:一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若行为人根本无法预见,则不构成过失犯罪。二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疏忽大意是指应当预见却因疏忽而未预见,轻信避免则是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因过于自信而认为能够避免。三是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已经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件,才能构成过失犯罪。例如,在交通肇事罪中,司机应当预见自己的违章驾驶行为可能导致他人伤亡,但因疏忽大意而未预见,最终造成了人员伤亡的结果,就构成了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