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辅警是否构成袭警罪的对象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辅警是否构成袭警罪的对象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严重侵害人民警察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被认定为袭警罪。 然而,即使身为辅警,尽管他们并非正规意义上的人民警察,但只要其在执法过程中遭到攻击,便可视作袭警罪行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种行为,我们可以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将其归入其他相应罪名范畴内,例如妨碍公务罪等等,进行严肃处理。但是,最终能否判定构成袭警罪,则需综合考虑案件的详细情节以及法律条款的具体规定方能得出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辅警是否构成职务犯罪主体 想要深入理解何为职务犯罪以及其构成要素,你得先知晓一般的犯罪构成究竟为何。 依照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法规,任何一项行为被判定为犯罪时,都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这些要素都是由立法部门明确规定的,也是进行普通犯罪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来看看哪些人员可能成为职务犯罪的主体。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此类罪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 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资产管理和运营工作的人员。 接下来,我们谈论一下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问题。 这其实就是指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或者损害持有何种心态与态度。 再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 顾名思义,它是指这类犯罪侵害到的对象——也就是国家对于各类职务活动监管与执行的职能。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职务便利为工具实施犯罪; 二是不当行使权力,造成不法后果; 三是严重不负责任,未能履行或者未能尽职尽责地履行职务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辅警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 众所周知,辅警往往无法成为贪污犯罪的主体。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贪污罪的责任方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具体来说,这类人是指那些在国家机关机构内履行公职的人员。然而,大多数辅警并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及其所拥有的相应职权。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辅警得到国家机关的授权,代表国家机关行使公共管理权力,并借此机会进行贪污活动,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被视为贪污罪的主体。在做出这样的判断时,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于他们在实施这些行为时是否具有代表国家从事公务的性质,以及他们是否确实利用了这一公务职权。总的来说,我们不能轻易地对所有辅警都做出同样的结论,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充分的证据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 在我国,辅警虽非正式警察,但执法中遭攻击可视作袭警罪一部分。对此,可依法归入妨碍公务等罪名处理。最终是否构成袭警罪,需综合考虑案情与法律条款具体规定。我们将依法严肃处理此类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