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撤销的条件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立案 |
解答 |
一、立案撤销的条件是什么 撤销案件的法定条件主要涵盖了以下四种情形: 第一,无犯罪事实发生,即依据侦查与调查结果,发现原报告、控告、举报等行为所指称的事项根本无法成立,或是所涉及的行为实际上并未达至犯罪标准。 第二,违法行为情节显属轻微且社会危害性较小,依法不应认定为犯罪。尽管存在相关行为,然而按照法律规定,其性质及社会危害程度尚不足以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超过特定时间范围的犯罪行为,将不再承担刑事责任。 第四,经特赦令免除刑罚者。若犯罪分子已获特赦令免除刑罚,则应撤销与其相关的立案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立案后多久可以撤销案件呢? 一般来说,立案后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比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等情况。 通常,这种撤销案件的决定应由侦查机关作出,一般在作出决定后的一定时间内告知当事人。具体时间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可能因不同的案件情况和侦查机关的工作流程而有所差异。 如果是自诉案件,在宣判前,自诉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如果是公诉案件,除了上述侦查阶段可撤销的情形外,一般需经过法定的程序和审批。 三、立案后撤诉的条件究竟有哪些 立案后撤诉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原告自愿,即撤诉必须是原告真实的意思表示,非受胁迫、欺诈等;二是未超过诉讼时效,若已过诉讼时效,撤诉后再起诉可能不被受理;三是未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若撤诉可能导致上述利益受损,法院可能不予准许;四是未违反法律规定,比如某些特殊案件有明确规定不得随意撤诉等。总之,撤诉需在合法、自愿且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进行,以维护司法秩序和各方合法权益。 撤销案件的法定条件主要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满足以上任一情形,已立案的案件应当撤销,确保法律公正与合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