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知情包庇罪怎么判刑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不知情包庇罪怎么判刑的 在并不知情的状况下,通常情况下难以将其定为主观上的包庇罪。包庇罪是专门针对明知某人触犯法律成为犯罪者的情况下,依然有意提供躲避藏身之处、金钱物质、协助逃离或作伪证等掩饰行为。倘若确实有可能被判定为包庇罪行的情境出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明知他人已构成犯罪却仍为其提供隐蔽场所、财务支持,协助其逃避追捕或提供虚假证明进行包庇的行为,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情节严重,则应处以三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不知情的销赃罪怎么量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何确定销赃罪的刑罚 "销赃罪"现已重新命名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对于这项罪名来说,其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需明确了解自己窝藏、转移、收购或代为销售的物品实际上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若对这一事实并不知情,则并不会导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不会被判定为犯罪行为,因而便无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不知情的销赃罪怎么量刑判多少年 在缺乏明确认知和知情权的情况下,参与销赃活动并不一定会被认定为触犯法律法规。 然而,要判定是否涉及销赃罪行,必须考虑到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即其是否明晰地认识到所涉及物品或财产的来源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因此,如果行为人在执行销赃过程中,始终对此一无所知,则可以排除其存在犯罪意图的可能性。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复杂情况下,即使行为人最初并不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在得知事实真相之后,仍坚持继续从事销赃活动,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可能被视为构成犯罪。对于那些被判定构成销赃罪的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责任;若情节严重者,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需承担罚金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未知情情况下,通常不构成主观包庇罪。包庇罪指明知他人犯罪,仍提供藏身、资助、协助逃匿或作伪证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包庇罪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