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什么情况下才能构成肇事逃逸罪
分类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解答
律师解析:
肇事逃逸罪的定义是指,在发生了道路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知晓自己的不当行为已经引起了交通事故,而为了逃避法律对其可能进行的处罚和责任追究,当事人故意逃离事故现场的违法行为。
例如,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救助受伤人员,也没有及时向警方报案,甚至在现场中擅自离去,没有留下任何与这场事故有关的联系方式或个人资料。
在判断是否构成肇事逃逸罪时,需要对相关案件的严重性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
然而,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当事人在离开现场时并不清楚自己已经引发了交通事故,那么这种情况便不能被视为肇事逃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2: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