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目前我国法律方面并未对于此类情况作出统一的规范,而具体的赔偿金额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特别是患者的伤害程度。
就伤残情况而言,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最高赔偿额度; 然而,当患者因为医疗事故不幸离世时,其家庭将得到最高的赔偿款项。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了解到针对医疗事故的索赔项目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医疗费用,这部分费用通常以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为基础,原则上来说应包含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费用,但并不包括已结算的案件中实际后续治疗所需的费用。 其次是误工费,此项费用是基于患者的固定收入来计算,如果患者的收入高于医疗事故所在地的年度职工年均工资的三倍,那么赔偿标准将按照三倍计算; 如果患者无固定收入,则按照该地年度职工年均工资作为参考。 再者是住院伙食补助费,这部分费用依据的是医疗事故所在地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来确定。 紧接着是陪护费,当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雇佣专门的陪护人员时,这部分费用将会参照医疗事故所在地的年度职工年均工资计算。 此外还有残疾生活补助费,赔偿标准将根据伤残等级以及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进行计算,自定残之日开始赔偿,最长可达30年,不过,年龄超过60岁的受害者,赔偿期限不得超过15年; 若超过70岁,赔偿期限最多不超过5年。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残疾用具费,用于补偿劳动者因残疾需要配备的补偿功能器具,具体价格参照医院提供的普及型器具费用。 最后是丧葬费,这部分费用的计算方式根据医疗事故发生地的相应政策而定。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