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情况可以起诉诈骗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要起诉诈骗,需要满足多方面的情况,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一、主体方面 诈骗实施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通常情况下,年满16周岁的正常人能够成为诈骗主体。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心智和认知上相对成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比如,一个17岁的青少年,若其精神状态正常,实施了诈骗行为,就符合诈骗主体的条件。 二、主观方面 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也就是说,行为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却依然积极地去追求这样的结果。 例如,某人想不劳而获,通过编造虚假的投资项目来骗取他人钱财,其主观上就存在非法占有的故意。 三、客观方面 行为人需要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使得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自己的财产,最终行为人取得财产,而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比如,骗子谎称售卖名贵手表,实际交付的却是假货,被害人因相信其说法而支付了购买名贵手表的款项,从而遭受了财产损失。 四、数额标准 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要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诈骗罪,各地标准有所不同,通常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 不过,即便未达到数额标准,但如果存在严重情节,比如诈骗行为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等,也可能构成犯罪。 案情回顾: 小朱谎称自己有一批稀缺药材可售卖,诱使小李相信并支付5000元购买。但小朱交付的是普通药材。小李发现后要求退款,小朱拒绝,双方产生争议,小李考虑起诉小朱诈骗。争议点在于小朱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案情分析: 1、主体方面,小朱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符合诈骗主体条件。 2、主观方面,小朱明知自己提供的不是稀缺药材,仍以此骗取小李钱财,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3、客观方面,小朱实施了虚构有稀缺药材的欺骗行为,使小李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小朱取得钱财,小李遭受损失。 4、数额方面,5000元达到一般诈骗数额标准,小朱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