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多少元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立案
解答
律师解析:
关于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立案标准,依法应当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具体而言,当某个伪劣商品的销售金额达到人民币五万元或等值外币时,公安机关有权对该案件进行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指出于非正常动机和违反道德规范,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在所制造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甚至通过不达标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现象,且这类违法行为的销售金额已经超过了人民币五万元这个界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规定:若生产者或销售商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参与实施上述各类行为并导致销售金额超过人民币五万元但又未满二十万元的,会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要依据其销售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两倍之间确定罚金金额。
如果该类违法行为销售金额超越了人民币二十万元但又未满五十万元,那么将会面临两年以上但未满七年的徒刑处罚,同时还应支付销售额的百分之五十至上一档两倍之间的罚金。
对于销售金额早已达到五十万元并超过二百万元的行为人,刑罚将从七年起步,罚金程度在销售额的百分之五十至两倍之间浮动;
如果销售金额超过二百万元以上,将会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乃至永久关押,同时还需缴纳较高比例的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六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二)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并非仅仅以金额为唯一衡量因素,还会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质、危害后果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等多种因素。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法律将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