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中止不同解释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经济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犯罪中止不同解释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对犯罪中止没有不同的解释,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构成犯罪中止。 《刑法》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 1、未能完成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 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2、行为结果不同。 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 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3、刑事责任不同。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中止犯的处罚轻于未遂犯,其目的是鼓励犯罪分子不要把犯罪行为进行下去,从而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利益免遭犯罪的侵害。 三、犯罪中止的证据类型有哪些?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综上所述,符合法律规定的才能构成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发生在犯罪的过程中,如果犯罪过程中,因为犯罪嫌疑人意志之外的其他原因没有达到犯罪目的,属于犯罪未遂,犯罪未遂肯定会被判刑,但犯罪中止有被免除刑事处罚的可能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