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固定期限的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无固定期限的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是三年。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 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二、诉讼时效强制性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强制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禁止当事人通过约定排斥时效规范的适用。 强行性规范本身的含义是指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其适用。 法律规范在遇有其所规定的条件具备时将自然适用,不能由当事人通过约定予以排斥适用。 2、禁止当事人违反时效的规定约定延长或缩短诉讼时效期间。 明确禁止当事人通过约定延长或缩短诉讼时效期间。 3、禁止当事人就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作出约定。 此处所说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指诉讼时效自何时开始起算。 如果允许当事人就时效的计算方法进行约定,实际上等同于允许其延长或缩短诉讼时效期间。 4、禁止当事人就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事由作出约定。 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的事由必须由法律规定,因为它们对于时效期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允许当事人任意约定,时效的强制性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尤其应当看到,强调诉讼时效期间等规则的强制性也有利于维护诉讼时效规则的统一性,因为如果允许当事人约定诉讼时效期间等规则,可能需要法官对每项约定是否合理作出具体判断,可能影响司法裁判的统一性,也不合理地增加了司法成本。 我国对于无借款期限的款合同产生纠纷的诉讼时效是有着明确规定的,最长是不能超过三年的。 如果超过了三年的诉讼时效,当事人才提起相关诉讼申请的,那么法院将会认为该申请的诉讼是不满足相关法律规定和要求的,有权做出驳回的处理决定。 三、撤销合同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1、撤销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为一年。基于重大误解而产生的的合同撤销权必须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无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借款合同,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诉讼时效从债权人催告后、必要的债务履行准备期届满之次日起计算,但自债的关系成立时起超过20年,不予保护。以上就是关于无固定期限的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介绍。阅读了本篇文章,如果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在线咨询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