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规定拘役管制到底啥意思?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法律规定拘役管制到底啥意思? 1、拘役、管制的意思是犯罪分子所采取的一种刑罚处罚的方式。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同工同酬。拘役是指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通常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二、拘役和管制哪个重 拘役较重,管制和拘役的区别在于: 1、二者的含义与性质不一样,拘役是短期的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而管 制只是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 2、二者的期限不一样,拘役的期限是一到六个月,管制是三个目到两年 3、二者的对象不一样; 4、二者的执行不一样,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去社区矫正。 三、拘役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从中国刑法分则有关拘役的规定可以看出其适用对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适用比例最高的是渎职罪,其次分别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罪等。刑法分则中犯罪性质最严重的,如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也可以适用拘役,但所占比例最低。 2、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中国刑法分则中除过失致人死亡罪没有规定可以适用拘役外,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能够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中国刑法分则中,设置拘役刑的条文绝大多数是把拘役作为最低法定刑规定的。在这样的条文中,拘役既可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也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另外,在刑法分则中规定有管制刑的条文,大多规定有拘役。在这样的条文中,拘役介于管制与徒刑之间。所以,拘役除有上述两种用法外,还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管制,但具有从重情节的犯罪。此外,在以短期徒刑为最低法定刑的犯罪中,如果具体犯罪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也可以判处拘役。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享有两项待遇:探亲;参加劳动,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拘役管制到底啥意思,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解答了。不管是对于犯罪分子采取拘役的处罚措施,还是采取管制的处罚措施,都是属于刑罚处罚措施当中的一种。看完上文内容如果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