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中的类别有什么? |
分类 | 公司经营-经营管理 |
解答 |
都说在事业单位供职是“铁饭碗”,多少人争破头都想进事业单位工作,因为其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说到工资问题,国家曾多次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对于事业单位中不同工作种类的工资标准也有着明确的规定,那么这些规定是如何划分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不同,其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1.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 教育、科研、卫生、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震、设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技术监督、商品检验、环境保护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性质接近,其水平、能力、责任和贡献主要通过专业技术职务来体现的特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部分。 2.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 地质、测绘和交通、海洋、水产等事业单位,根据其在野外或水上作业,具有条件艰苦、流动性大和岗位责任明确的特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 3.艺术结构工资制 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根据艺术表演人员成才早、舞台青春期短,新陈代谢快的特点,实行艺术结构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艺术专业职务工资、表演档次津贴、演出场次津贴三部分。 4.体育津贴、奖金制 各级优秀体育运动队的运动员,根据竞争性强、淘汰快、在队时间短、退役后要重新分配工作的特点、实行体育津贴、奖金制。体育津贴、奖金制在构成上,主要分为体育基础津贴、运动员成绩津贴和奖金三部分。 5.行员等级工资制 金融单位,根据其职能和金融工作特点,实行行员等级工资制。行员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行员等级工资和责任目标津贴两部分。 (二)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特点,在建立职员职务序列的基础上,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职员职务工资和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两部分。 职员职务工资主要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高低和所负责任大小,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 岗位目标管理津贴,主要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大小和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 (三)工人 1.技术工人 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 2.技术等级工资 技术等级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主要体现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大小。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是按照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技术等级设置的,每个技术等级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高级技师、技师,按照现行技术职务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 3.岗位津贴 岗位津贴主要体现技术工人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和岗位的差别,是工资构成的部分。 4.普通工人 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等级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普通工人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和工作表现的差异。 综上所述,即使同为事业单位内工作人员,其工资组成与数额还是有千差万别,想要有高工资,最根本还是要有强实力啊。如果各位处于事业单位的广大职工,对于自身工资分配发放有任何疑问,请自行参照以上小编整理出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类别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有所遗漏,欢迎咨询在线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