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假冒商标
分类
解答

一、假冒商标概述

假冒商标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而故意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包括擅自制造或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其目的在于混淆真伪,引起消费者的误认和误购,从中牟取非法利润。这种假冒行为直接侵犯商标专有权人的合法权利,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假冒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它本身违法性是显而易见的。假冒商标与伪劣商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伪劣商品是商品质量问题,假冒商标是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是侵犯了受商标法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利。

二、假冒商标的法律规定

  对假冒商标的处理分两种情况:一是对没有构成犯罪的假冒商标行为的处理;二是对假冒商标罪的处理。对没有构成犯罪的假里商标行为的处理,基本上与处理侵权行为和方法相同。对构成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任何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控告检举。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控告人检举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一般侵权行为处理后,对构成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移送人民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将假冒注册商标罪规定为:

  A、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B、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

  C、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三、假冒商标的预防

  预防假冒商标的行为发生,遏制商标侵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涉及到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可以说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大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逐渐增强公民的商标品牌观念,为预防假冒商标犯罪的发生提供思想上的基础。

  2、工商、质检、公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机制,形成整治合力。在“打假”活动中既要查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也要坚决查处假冒商标的行为。

  3、强化对印刷业、广告业、标牌行业,特别是这些行业中的个体、承包企业的动态管理,彻底从源头上堵截、打击、取缔非法印刷、伪造注册商标和商标标识的活动。

  4、注册商标所有人,特别驰名商标所有人要加强注册商标的自我保护意识。通常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注意使自己的注册商标能够覆盖同类商品,尽可能避免近似商标被他人注册,国内注册商标在国外被他人注册;

  在增设分厂、联营厂或建立合资企业时,允许使用或转让商标专用权,或以商标专用权折抵出资额时,手续要齐全、合法,允许他人使用的范围要做到适度控制;

  在发现自己的注册商标被假冒时,既可以自行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被予以赔偿,但也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控告,使用《刑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假冒商标相关词条

  • 侵犯商业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是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 损害商业信誉

    损害商业信誉,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他人的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 损害商品声誉

    损害商品声誉,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 不正当竞争诉讼

    不正当竞争诉讼,是指因虚假宣传、诋毁商誉和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起的诉讼。

  • 低价倾销

    低价倾销,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 误导消费者

    误导消费者,是指销售者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或欺诈消费者,影响其购买行为。

  • 冒用标志

    冒用标志,是指伪造或者冒用他人认证标志等的行为

  • 不当促销

    不当促销,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促销手段进行促销的行为。

  • 搭售商品

    搭售商品,厂商生产的一种产品只有在与它的另一种产品一起使用时才能发挥作用,厂商要求客户向它而不是向别的厂商购买后一种产品。

  • 限制竞争

    限制竞争,是指经营者单独或者联合实施的妨碍或者消除市场竞争,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