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伤害罪原告不服谁上诉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故意伤害罪原告不服谁上诉 当原告作为故意伤害罪案件的当事人,对于法院的审判结果持有异议时,按照规定他们并不具备直接提起上诉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原告一词主要代指受害者方面,倘若受害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法院做出的第一审判决持不同看法,那么从收到判决书之日起算,在五个工作日内,他们有权利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申请。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抗诉机制乃是检察院对于刑事判决或裁定进行的一种监督方式,其目的在于确保法律的准确执行和维护司法公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 【公诉案件被害人请求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二、交通肇事罪如何判缓刑 当交通肇事案符合法律规定的缓刑条件时,方可予以缓刑处理。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缓刑的适用范围需涵盖两方面内容: 首先,确定所涉犯错误为拘役刑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次,需确认以下四个条件均得到满足: 1)犯罪情节轻微; 2)罪犯能展现出诚挚的忏悔之意; 3)不再具备重新犯罪的风险; 4)宣告缓刑后不会对其所在社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在以上条件均已满足的情况下,便可判定该名罪犯可获得缓刑处置,特别是若罪犯年龄不满十八岁、处于孕期、或年龄已达七十五周岁,则必须依法给予缓刑判决。 故而,对于无期徒刑的罪犯而言,是不允许适用缓刑政策的。《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故意伤害罪获得谅解书有用吗 在故意伤害罪的审理过程中,谅解书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影响力。谅解书是被害者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表示宽恕及理解的书面声明。就量刑问题来说,谅解书往往会被当做一种可供斟酌的减轻刑罚情节给予考虑。在法庭审判阶段,法官们将充分考虑到被害者所表达的原谅立场,这不仅反映了被告对于自身犯罪行为的深刻忏悔,同时也展现了其社会危害性程度有所减轻。然而,谅解书并无法直接保证减轻刑罚,仅仅是为刑罚的减轻提供了更多可能。具体的量刑决策仍然需要全面考虑事件的所有相关因素,例如伤害行为的方式、造成的损害以及被告是否有过类似的犯罪记录等等。总的来说,得到谅解书对于故意伤害罪的被告而言无疑是有益的,但却不能够完全左右最终的量刑结果。 在故意伤害罪案中,受害者及法定代理人对一审判决有异议,不能直接上诉,但可在五日内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抗诉系检察院监督刑事判决的手段,旨在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与司法公正。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